融資租賃意思?就是比起貸款,中小企業更需要的方案
融資租賃,也叫做融資性租賃,是一種中小型企業取得設備或機器的方式。你可以把它當成企業版的分期付款,因為許多企業在成立初期,需要購買各種機器、辦公設備,但創業初期資金根本不夠!透過融資租賃,企業主可以分期支付設備的租金,享用設備。
和一般的企業貸款不同,融資租賃替企業解決設備不足的問題,而不是資金,目的非常明確。
運作方式
融資租賃涉及三方:融資租賃公司(出租人)、中小型企業(承租人)、供應設備商(出售人)
承租人與出租人達成協議後,由出租人向供應設備商(出售人)購買承租人指定的設備,約定期限內,承租人要定期支付租金。期限結束後,承租人可以選擇續租、買斷或歸還設備。

融資租賃常見的標的物
- 運輸設備:像是貨車、客車等,許多企業會透過融資租賃來增添或更新車輛運輸設備,避免一次性大額支出。
- 機器設備:包括生產製程所需的機械、醫療院所的醫療儀器,以及辦公室使用的設備。
- 飛機與船舶:有些產業需要大型運輸工具,如航空、航運業。
- 原料物與其他實體資產:部分租賃公司也提供原物料或其他具有價值的商品作為標的物,例如漁獲或特定原料。
租賃的標的物以實體為主,且需要具備通用性高、保值性好,容易變現且易拆的設備。
承租人必須符合以下資格
必須是依法登記、營收穩定的法人單位,以公司(法人)名義提出申請即可,一般個人無法申辦。
符合承租人有哪些:
- 製造業公司(股份有限公司、有限公司)
- 餐飲連鎖企業
- 物流運輸公司
- 醫療院所、診所
- 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
融資租賃營業租賃差別,搞懂你該選哪個
許多人會將融資租賃和營業租賃搞混,雖然它們都屬於設備的租借,但在設備的所有權、風險、會計方面有很大的不同。
根據《企業會計準則公報》第二十號第6條規定,只要符合以下一項條件,就可以被視為「融資租賃」:
無條件移轉:租期結束後,租賃的設備或資產所有權會直接轉給承租人。
優惠承購權:承租人可以用優惠價格把設備買下來。
涵蓋主要經濟年限:租期通常等於設備的使用壽命,也就是租期結束時設備已經用了大部分年限。
專門性:設備通常設計給承租人專用,沒有大改動的情況下別人很難使用。
公允價值:所有租金加上可能的買斷價或殘值計算出來的總額,幾乎等於設備的市場價值。
如果不符合以上條件,就屬於營業租賃,小編做了表格區分兩者的差異:
比較項目 | 融資租賃(融資性租賃) | 營業租賃 |
所有權 | 租期結束後,承租人可以取得所有權 | 租期結束後,仍屬於出租人所有 |
會計方面 | 租賃資產和負債列入資產負債表,租金區分為利息和本金 | 租金的支出列入損益表,資產不入帳 |
租賃期間 | 較長,通常涵蓋資產的大部分經濟使用壽命 | 較短 |
風險與責任 | 由承租人自行承擔 | 由出租人承擔 |
我們可以把營業租賃想像成租房。租房的期間,雖然是我們在使用,但是房子的所有權是屬於房東的,所以東西壞掉、不見,房東(出租人)需要承擔風險。
該如何選擇?
如果企業資金暫時不夠,但有長期設備使用需求,還希望最後能把設備買下來,那就適合選擇「融資性租賃」;相反地,如果只是短時間需要設備,例如原本的機器送去維修或保養期間,需要臨時替代使用,就適合選擇「營業租賃」。
融資租賃的管道有哪些?
融資租賃的管道可以分成金融機構與租賃業,前者也就是我們常見的「銀行」,後者可以再細分成「租賃公司」與「民間借貸公司」,以下是這三者詳細的比較:
金融機構與租賃業的差異:
簡單來說,金融機構(銀行)的資金來源是民眾的存款;租賃業的資金來源則是業者本身的資金,因此租賃業可以承受的風險更大也更具彈性。
租賃公司與民間借貸公司的差異:
雖然這兩者都屬於民間公司,租賃公司主要提供企業設備融資,利率低、風險可控;民間借貸公司提供現金或設備租賃,對象包括企業和個人,利率高、彈性大,適合急需資金或信用有瑕疵的人。
台灣目前還未通過《融資公司草案》,市面上的融資公司本質上都是租賃公司。
項目 | 銀行 | 租賃(融資)公司 | 民間借貸公司 |
主要業務 | 信用卡業務、不動產融資服務 | 機器設備租賃、原物料分期、法人融資 | 汽機車融資、個人融資 |
服務對象 | 企業與個人 | 企業 | 企業與個人 |
資金來源 | 大眾存戶 | 自有資金 | 自有資金 |
申請門檻 | 高,不同的銀行水位不同,申請條件較嚴苛 | 中,與銀行比較寬鬆,但比民間借貸高 | 低,信用不良的人也有機會 |
其他說明 | 一銀租賃、永豐金租賃、華南租賃 | 多為上市上櫃的公司,如台灣租賃薯條三兄弟:中租-KY、和潤企業、裕融 | 雖然民間借款公司的審核門檻較低,但是利率高 |
因為銀行的融資租賃審核較嚴格,企業可以透過租賃公司取得設備,同時向銀行借款解決資金需求,形成一種既競爭又互補的關係。
融資性租賃優點

減少初期支出,保留資金作為週轉金
在創業初期,除了購買設備和原物料,還需要支付人力、房租、管理等各項開銷,非常燒錢!融資租賃可以避免企業一次大量購買設備,減輕資金上的壓力,讓錢用在其他刀口上。

此外,除了創業啟動金,預備足夠的週轉金也是必須的,確保企業能順利度過初期營運階段,避免因為資金不足而被迫中斷計畫。
租賃審核通常比貸款更簡便,同時不增加銀行貸款額度
貸款通常要看企業或個人的信用條件、財務證明和還款能力;融資租賃則更看「法人的身分」和「標的物的價值」,因此審核流程更簡單、彈性也較大。此外,申請融資租賃不會影響銀行貸款,如果在其他地方需要用錢,企業仍可以向銀行借款補足資金上的缺口。
不需動用大筆現金即可立即使用資產
就像我們用信用卡分期買手機,不用一次付清就能立刻拿到最新手機一樣,企業也可以透過融資租賃,快速取得設備或資產。
以需要船、飛機的航空運舉例可能比較有感,透過融資租賃就能不用一次付大錢,也能馬上投入營運,立即產生效益,而且還能保留現金應付其他開銷或投資,更靈活運用資金。
融資性租賃缺點:取決於企業主財務控管能力

總成本較高
融資性租賃雖然可以分期付款,減輕初期資金壓力,但高利率和隱藏費用累計下來,總支出往往超過設備本身的市場價。對創業者來說,如果只看短期負擔可能覺得划算,但從長期成本來看,融資租賃並不划算。
租期與實際需求不符
租賃合約都有固定期限,若租期訂得太長或太短,都可能讓企業多花冤枉錢。
例如:如果設備實際只會用三年,卻簽了五年的租約,提前解約就得付違約金;反過來,租期太短又得重新簽約或續約,也是一筆額外成本。
因此,租期最好根據實際需要設備的時間和公司的營運計畫來決定,而不是只考量到租金的高低。
期滿可能產生額外費用
企業主再找尋融資性租賃時,通常只會想到期間內是否能定期支付費用,卻忽略期滿後資金該怎麼辦?設備該怎麼辦?
- 買斷費用
- 設備更新費用
- 設備的拆卸、退還
這些都會在合約期滿之後,產生一筆不小的開銷。
如果沒有在租前,就列入資金規劃,容易在期滿時被額外費用壓得喘不過氣。
合約條款複雜、隱藏費用多
簽租賃合約時,企業常會被表面看起來划算的條件吸引,但往往忽略了細節裡的額外成本。
例如,如果中途想結束租約,可能需要付違約金;如果期滿後設備需要回收,費用由租借方承擔物流與檢修費用等隱藏條款。
小提醒:有些業者可能會對每期的租金費用進行調整,增加實際的成本。
如果事先沒有仔細檢查這些細節,後續開銷很可能超出預算,甚至會影響現金流與資金安排。
過度租賃導致負債增加
企業透過融資租賃取得設備,可以不用一次支付大筆費用,但如果付款計畫沒有做好安排,仍可能造成資金周轉困難。尤其是同時租用多項設備時,每月租金累積成固定支出,如果營業不如預期,就容易陷入「現金流緊張 → 繼續租 → 債務累積」的惡性循環。
長期下來,這種情況不僅會增加財務負擔,也可能影響信用評等,甚至引發違約或設備回收等法律問題。
融資租賃可以不用一次付大筆錢就拿到設備,對於企業是很好的融資方式,但要小心別讓錢花超過頭或現金流卡住。在簽約前,最好先評估好總成本、選對租期、仔細看清合約內容,這樣才能靈活用錢,又不會掉進負債陷阱。
融資租賃與貸款比較

企業主們在創業初期,除了會想到融資租賃之外,也會尋求貸款的協助。小編幫大家整理成表格,方便比較:
比較項目 | 融資租賃 | 貸款(以 薪安貸 為例) |
資金用途 | 用於取得設備 、 資產使用權 | 用於資金周轉、購置設備、整合債務等各種用途 |
所有權 / 使用權 | 設備所有權通常屬於租賃公司,承租方有使用權 | 貸款人取得資金後,自行購買設備或運用,所有權歸貸款人 |
初期資金負擔 | 較輕:無需一次全額支付,只付租金 | 視貸款成數、利率、抵押/保證人條件,可能需較多保證或抵押 |
現金流 / 固定支出 | 租金為固定支出,若多筆租賃可能對現金流造成壓力 | 每期償還本金與利息,也為固定支出,但彈性可在方案設計上有所不同 |
成本/利率 | 租金裡含設備成本、利息、附加服務、保險、維護等 | 利率 + 手續費 + 保證費等,若是民間貸款或平台貸款,利率可能較高 |
彈性 | 租期、期滿處理方式(續租、買斷、歸還)可以契約設計 | 貸款期限固定、提前償還或展期可能有違約金或手續費 |
風險 | 設備技術過時、閒置、租賃合約陷阱(如提前解約條款、買斷條款) | 利率風險、信用風險、還款壓力,若民間貸款可能有隱藏費用或催收 |
企業主可以評估企業的短期、長期目標與需求,如果:
方案 | 適合選擇的情境 |
融資租賃 | 初期資金有限、希望降低一次性支出,主要目的是快速取得設備使用權,且希望固定每月支出可預算掌握。 |
貸款 | 希望資金用途更靈活,或想直接購買設備/資產,並願意承擔還款壓力與利息成本。 |